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
《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经2023年2月27日党委会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扎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中共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委员会 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
2023年3月1日
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3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学科建设突破年、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1.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学校《建立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深化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坚持周三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做到领导班子带头学、基层组织研讨学、干部师生专题学、思政课堂融入学、宣传宣讲广泛学。
3.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压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完善工作细则,将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教育改革、服务事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服务党员师生上来。全面深化党建“双创”工作,发挥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三会一课”活动形式,凝练党建品牌特色。做好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调整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加大党建监督考核力度,继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4.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出台《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工作方案》,巩固拓展干部作风建设成果。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良好作风,持续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强化政治能力、追求一流标准、提高工作本领方面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党员干部修好内功、提升外功,鼓励干部迈开腿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争取外部资源;鼓励干部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意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严格落实“三项机制”,优化干部政治素质考核评价,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力度,选聘院长助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助理,持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5.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政治监督,督促教育党员干部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工作全过程。做细日常监督,持续加强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和学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实专项监督,指导基层党组织定期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会议,制定“两个责任”清单。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严肃查处发生在师生身边的腐败问题。持续抓好省委巡视暨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整改工作,建立校内巡察工作体系,组织开展校内巡察工作,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
6.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梳理总结《工作台账》,建立长效机制。成立各学院课程思政专家指导小组,形成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管理工作格局。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强化学校“社会实践+思政教育”模式。推进《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弘扬优良师德师风,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监督长效机制,对违反师德行为“零容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召开“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加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7.持续加强宣传工作。巩固提升省委意识形态工作专项巡视整改成效,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专项调研和检查“全覆盖”。以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为重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正、负面清单,建立校院两级分析研判机制和快速响应联动处置机制。加强主流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做好校内各级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与统筹。加强校内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培训。增强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完善校内新闻发布机制。拓展与新闻媒体合作,扩大外宣工作成果。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8.做好统战、工会、离退休工作。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共识。发挥留联会知联会平台作用。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民主党派做好换届工作。强化统战理论研究与宣传,支持党派团体建言资政服务社会。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召开“一届五次双代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申报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组织评选“最美家庭”。完善学校老年大学建设,做好离退休职工精细化服务。
9.维护校园稳定安全。严格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措施,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按要求配齐“健康驿站”,最大程度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加强安防设备建设,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加强分析研判,完善应急预案,开展隐患排查,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高质量通过省级“平安校园”复查验收。
二、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年活动
10.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出台《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年工作方案》,修订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学士学位授予办法,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出台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系列文件,全面深化“新文科”建设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出台《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思政课“大练兵”,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对接OBE育人理念,统筹推进教学大纲、试题、试卷分析等OBE转型;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坚持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深化智慧教学创新改革,依托智慧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开展智慧教学培训,实施教师工作坊制度,激励教师主动融入学校数字化战略行动,加速推进数智赋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创新。
11.继续强化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切实落实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高质量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审验收。认真做好新增专业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审核工作,确保学校相关新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加快推进专业认证工作进程,力争1-2个专业通过申请受理。优化提升生源质量,动态调整学校本科专业结构。做好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培育与建设,力争新增5门省级一流课程,其中国家级1门。
12.大力培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成果。加强教材建设与投入,立项5部校级优秀规划教材,新增省级优秀教材奖2项。力争获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类项目8-10项,教学成果奖5-6项。做好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获评省级教学名师1-2人。推进课堂革命,积极组织参加课堂创新大赛,力争省级获奖有新突破。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学科竞赛。
13.全面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制定《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做好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修订完善教师教学全要素评价办法,认真开展评教评课活动,充分应用好评价结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14.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双百目标”:力争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100项,培训教师100人次以上。完成“12511”工程:获得省级奖励不少于12项,力争获得国家级奖励,完成500人次创新创业课程授课,建设创新创业课程1门,建设高质量教材或教学案例集1部。充分发挥经管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学生实训公司的场地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持续引进优质企业,力争入驻率达90%以上。多渠道筹措教育基金。
15.加强实践教学和环境建设。编制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三年规划,加强实验室专职队伍建设,提升实验室开放与使用率。加大资金投入,改造建设部分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实验室,改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立稳定的学生实践实习环境。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库建设,提升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育人质量。坚持实践育人,细化完善实习实训月实践教学方案,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能力、调查分析写作能力。扎实开展实践教学、社会调研、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实习实训月、第三方评估等实践活动。
三、锚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目标,开展学科建设突破年活动
16.全面深化学科建设综合改革。出台《学科建设突破年工作方案》,制定《学科建设年度任务清单》,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实施统计学、应用经济学高峰学科建设工程,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高原学科建设工程,为第六轮学科评估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学科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开展以激励为导向的学科建设改革。持续做好《学科简报》,加将学科建设督促与指导。按章程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组成。
17.推进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点建设取得突破。细化完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目标任务、完成时限、措施方法和责任人。着力加强统计学、应用经济学拟申报博士学位点建设,围绕申报条件和要求,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全力推进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等重点学科在学科领军人才与团队,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大型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出台联合培养博士生管理办法,积极鼓励beat365官网博士生导师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工作。加强跟踪监督和数据信息分析,发布年度建设报告,确保各项指标在“十四五”末达到申报条件。
18.做好硕士学位点申报评估工作。积极做好公共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扎实做好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和翻译硕士一个专业学位类别的申报工作,力争获批2-3个学位点。
19.健全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管理综合改革。促进研究生学生国际交流,开展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积极培育创新成果,获得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不少于10项。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完善标准化考场与招生数据库建设,优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加大研究生教材建设力度。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学位论文管理,推进实现研究生教学全面信息化管理。发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做好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鼓励研究生追求更高水平学术造诣,提升研究生考博数量。力争学术性研究生发表核心以上科研论文达到30%。
四、紧跟学术发展前沿,推进有组织科学研究
20.加强科研基地和科研团队建设。围绕“申博”、学科评估需要,修订完善科研基地管理办法,加强科研基地目标考核和动态管理。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凝炼明确基地学术研究方向,搭建科研大平台、组建科研大团队、集中科研大攻关,推进有组织的学术聚集型科研模式创新。积极申报新增省级科研基地,获批新增省部级科研基地不少于1个。聚焦高质量发展,召开科研基地建设专题会议,将科研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重大课题申报相结合,积极打造科研基地特色品牌,激发学术创新活力。鼓励跨学科、跨学院开展交叉融合研究。选育科研领军人才,发挥科研团队人才高峰引领作用,增强科研基地学术凝聚力。加强学术交流,省级基地召开国内主要学术会议不少于2场。
21.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紧密围绕“申博”指标,加强科研项目培育和攻关,着力做好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家级项目立项数量,争取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5项。持续开拓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合作范围,引导横向科研项目来源、委托单位结构不断优化,使来自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上市公司委托的项目占比稳步提升。学校整体科研经费不低于3500万元。积极组织参评各类厅局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一等奖1项。力争核心论文、权威论文、学术著作稳中有增,争取中文权威期刊论文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22.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挥智库作用,产出特色学术成果,提升建言资政成效,做好对接国家统计局和“咨政要报”上报工作,发布高质量研究成果。科研成果获厅级及以上领导批示和中省《成果要报》等刊用量持续提高,被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上市公司采纳获得新突破,力争4项研究成果应用转化或被政府采纳。持续加强消费环境指数研究,为陕西“营商环境突破年”提供智库支持。争取新增项目落地“秦创原”。加强与秦商总会联系,协助承办“全球秦商大会”,开展调查研究与咨政建言,组织秦商大讲堂2场,持续推进新秦商培养基地建设。
23.深化科研评价改革。改革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修订科研奖励办法,建立有利于学科评估、“申博”要求以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倾斜制度。强化标志性科研成果引导,打通跨类型科研成果可比较性的科研量化综合评价及分级管理制度,形成科技成果正向引导转化机制。
五、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24.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依法依规优化教职工聘用管理体系,建立能进能出的教职工流动管理机制,设立待聘人员流动中心。持续推进服务社会化,稳步开展劳务派遣用工改革。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出台职称评审办法。围绕立德树人和学科建设,出台2023-2026聘期《岗位聘用实施方案》《岗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做好全员岗位聘用工作。
25.夯实基础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先建高原、再筑高峰”工作思路,坚持“人才强校、目标牵引、需求导向、引培结合、靶向引才”工作方法,积极引进优秀年轻博士,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创新柔性引进机制,加强兼职、特聘导师队伍建设,吸引企业家、知名人士受聘学校专硕导师。积极探索“双薪双制”,促进高水平人才在学校发挥更大效能。出台学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选拔校级“中青年拔尖培养计划”入选人员若干人,“青年英才发展支持计划”入选人员15人,启动学科、专业领军人才选拔工作,推进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启动“校级学科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26.提升高层次人才引培质量。充分依托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以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积极引培学科领域内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全年引培博士不少于50名,力争新增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2-3人,入选省级杰青1-2人。持续开展学校“雁塔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强化高层次人才工作考核力度,激励引导高层次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引培beat365官网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旗帜型领军人物,鼓励教师争取高水平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出台学校《兼职博士生导师津贴发放暂行办法》,新增博士生导师3-5名。加快培养优势学科(学术)带头人。
27.做好教师培训发展工作。以教师发展为中心,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培训力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数字化赋能,开展首批“数字+教学”研习营。建设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育课程体系,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专项能力培训工作。加强教师国际化视野培养,积极开展教师国内外访学,选派一批教师赴高层次大学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结合学校全要素评价标准要求,完善教师教学培育机制。
六、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8.涵养优良学风。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五育”并举,科学运用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抓好典型选树和宣传。全面推进家校互通工作,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加强学生课堂管理,抓好上课出勤率、晚自习出勤率两项指标。以深化学风建设助力学科建设,教育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提升学业水平,涵养优良学风,学生考研率不低于10%。
29.加强教育管理服务。严把辅导员入口关,做好辅导员选聘、职级职务评定和入编工作。推动落实学校《专职辅导员职级晋升及聘任办法(试行)》,健全辅导员培训培养体系,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及通道。精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护航重点保障人群学生成长成才。及时关注“后疫情”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推进“5.25”心理育人实践活动,持续打造“一院一品”心理育人品牌,加强“互联网+心理育人”平台建设。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办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做好征兵宣传和军训工作,探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思政育人与国防教育相融合的模式。
30.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认知发展。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校政企合作,有效开拓就业岗位资源,举办规模招聘会8至10场,网络招聘会20场,接待企业宣讲400家。严格落实“四不准”“三不得”,稳妥处理就业报到证取消带来的影响,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动员、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帮扶。实现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中有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1.扎实做好团学工作。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筹备开好团代会、学代会,深化党建带团建活动。持续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开展“十佳青年”“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稳步提升“三下乡”活动规模质量,组建寒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不少于200支,获省级及以上奖励不少于5项。打造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品牌,项目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0项。组建“挑战杯”校级参赛队伍不少于200支。省级参赛队伍不少于10支,获省级及以上奖励不少于10项。
七、全面深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社会服务效能
32.提高国际交流合作质量。积极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和统计学等专业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少于1项。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推动设立1-2个国际化、数字化教育联盟和科研平台建设。积极争取1-2个中外合作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修订完善学生出国(境)访学交流管理办法,本科生出国(境)访学30人次左右,新增研究生出国(境)交流项目2-3个,研究生出国(境)访学20人次左右。引进2-3名国(境)外人才,承办国际学术会议2场。
33.深入推进社会合作。加强与国家统计局联系,力争获得国家统计局对学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的更多支持。完善校地、校企、校际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加强校友联系,积极推进地方校友会和各学院校友会建设。加强校友基金会管理,争取更多校友资金支持,力争社会合作与捐赠金额超1000万。
34.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持续强化与省乡村振兴局合作,组织师资力量积极申报“四库”“两基地”,力争成为全省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夯实学校第三方评估单位任务,持续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评估工作。深化两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一个实体项目建设。积极发挥驻村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帮扶村特色产业优先发展,助力做大做强集体经济规模,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成150万《农产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任务。
35.扩大继续教育规模。稳妥发展学历教育,扩大招生人数,力争增加省内布点1-2个。挖掘高质量培训项目,力争学历教育收入450万元以上,培训收入1500万元以上。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继续教育工作第十四次会议。
八、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优化保障与服务能力建设
36.加强教育发展研究与规划。推进落实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监督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落实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持续推进学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实时掌握高等教育发展重要信息和最新动态,搜集整理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典型经验,科学整理分析相关数据,高质量撰写学校事业发展报告。统筹做好学校项目储备工作,组织开展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调研论证,建立学校项目储备工作台账。修订完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制定下发学院(部)、机关、教辅、后勤单位《年度单位目标任务书》,不断提高年度考核科学性和实效性。
37.提升财务审计资产管理工作效能。执行全省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要求,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修订完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与资金,办学经费收入不低于2022年并有所增长。推广“智慧财务报销系统”,加强合同管理、预算项目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工作,做好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修缮工程项目结算审计和采购项目预算审核工作。积极推进学校资产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资产全周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盘活现有资产,提升利用率。规范招投标及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管理制度。
38.做好校园基本建设工作。启动长安校区15号学生公寓建设工作。推进长安校区第四教学楼立项工作。完成长安校区14号学生公寓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推进长安校区田径场提升改造。
39.提升后勤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后勤服务保障体制机制,建设运行智慧后勤服务平台,及时回应师生诉求,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新老校区、各家属区水电气暖等基本保障,为学校中心工作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优化餐饮管理,强化食品安全,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和水平。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和设施,做好长安校区学生公寓5-8暖气下盘管维修改造。完善社区综合管理。
40.优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快网络安全、数据融合、信息共享、移动校园等建设进程,持续推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加强基于微信端的移动校园平台建设,建成消息推送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移动化融合。建设校级业务流程平台,逐步扩展在线事务办理内容及范围。建设学校信息化帮助文档平台,继续推进统一数据平台建设。加大开放办刊力度,推动期刊学术影响因子提升,扩大“两刊”学术影响。加强图书资料特色化建设,推进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及档案管理系统升级,加强档案资源的开发、编研和利用。加强校医院硬件设施和医护队伍建设,提高校医院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